北京最好白癜风治疗医院哪家好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本篇文章收录于百家号精品栏#百家故事#中,本主题将聚集全平台的优质故事内容。读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
8年前,《舌尖上的中国》横空出世。
用万千饮食重温中国传统,出道即巅峰。
不仅促使国产美食纪录片崛起,至今豆瓣近15万人的评分依旧居高不下,9.4。
2年前,《风味人间》接下它的衣钵。
用全球美食寻得人间烟火味,继续续写神话。
播出的两季,每季都是9分+。
提到这两部纪录片,不得不提陈晓卿。
陈晓卿是谁?
“舌尖”和“风味”系列的总导演,中国美食届的扛把子。
至年10月,任职于中央电视台,后从央视离职,创立了自己的公司——稻来传媒。
今天要聊的这部片子,便是他成立“稻来传媒”后的第一部作品。
不同于以往,这次他不再担任导演,而是以总策划的身份回归。
至于制作团队嘛,还是两部前作的原班人马。
配音也还是李立宏老师。
所以甭管这次讲的啥,光听阵容小探就已经开始流口水了。
《寻味东莞》
ABiteofDongguan
.6.21
比起两部前作,这部《寻味东莞》最大的特点就是“小”。
哪里小?两层含义。
首先,片名给出了一个答案。
范围小。
离开国际舞台,放弃全国视野,只将焦点聚向一个地方——东莞。
其次,体量小。
一共三集,每集50分钟,也就一部电影的长度。
但别看它小,质量可丝毫不差。
8.6,妥妥的上乘之作。
广东,素来以“吃”文明。
不仅爱吃、能吃,而且会吃。
光是鸡的吃法,相传就多达多种,所以才有了那句玩笑话——
“没有一只鸡,能活着离开广东”。
不过,提起东莞,可能更多人首先想到的还是它“世界工厂”的身份,很少有人会将其与美食之城挂钩。
所以,这部《寻味东莞》就显得尤为重要。
于外,它能让人们更加了解东莞的地域文化、风土人情;
于内,它能唤醒一份藏在心底的味道,解一份思乡之情。
看完后你会发现——
东莞不仅爱吃、能吃、会吃;
而且吃的丰富、吃得独特。
东莞,一座有着两千年底蕴的城市。
独特的气候、多样的地貌、发达的水系,造就了其丰饶的物产。
虽然这里常年湿热,四季没有明显变化,但谙熟天时的东莞人还是能够敏锐判断季节的流转。
他们因循时节,用淳朴的民风把天时的赐予凝聚在餐桌之上,美味之中。
每个季节,都有其独特的味觉记忆。
春季,清明节前夕。
山谷之中,一种野生植物刚刚绽开黄色的小花。
这种植物名叫鼠曲草,当地人管它叫艾草。
别看它长相普通,味道可不俗。
长江以南的人们,习惯把它当成春季尝鲜的野菜。
到了东莞,吃法就多了起来。
配上鸡蛋用热油煎熟,便是一道家常的“艾草煎蛋”。
芳香浓烈,下饭神器。
与鲫鱼同煮,又是一道鲜美的“艾草鲫鱼汤”。
去腥提鲜,为汤汁增添别样的余韵,锦上添花。
煮熟加入糯米粉揉捻成团,再配上花生碎、芝麻、白糖、椰蓉混合而成的馅料,
垫在树菠萝叶上蒸熟,便是最传统的“艾粄”和“艾角”。
艾草的微苦衬托出馅料的香甜,两种看似对立的味道在口腔中相互碰撞、交融,回味无穷。
夏季,到了吃荔枝的季节。
经过两个月雨水的滋润,饱满的荔枝早已挂满枝头。
桂味的荔枝,核小肉厚,天然糖分高,绵延着桂花的香气。
轻轻一扒,汁水喷涌。
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荔枝在口中爆浆的感觉。
至于吃法嘛,也是五花八门。
有荔枝片皮鸡;
有荔枝琥珀核桃芦笋丁;
还有荔枝果冻……
无论你喜欢哪种口味,总有一款适合你,可见厨师们的良苦用心。
再过些时日,便到了端午节。
吃粽子的节日。
每年端午,全国各地都会吃粽子,但粽子的味道和形态却千差万别。
这一点,在东莞最为明显。
由于制作方法和馅料的差别,风格迥异的粽子甚至超过20种。
在盛产香蕉的麻涌,人们会就地取材,用蕉叶做粽子的外衣,煮出来的粽子会带有蕉叶的植物清香。
这种粽子取名为“蕉叶粽”。
在水乡道滘(jiào)镇,人们则更加偏爱“裹蒸粽”。
绿豆、咸蛋黄、五花腩肉做馅,甜咸兼备。
口感丰富,味道浓郁。
不过,这些都比不上东莞特有的粽子——林旁粽。
端午前后的大雨,被东莞人称作龙舟水。
每年这个时候,一种叫林旁的植物都会伴随着雨水疯狂成长。
东莞人会用它的叶子编织成不同的造型,再装入丰富的馅料,蒸上七八个小时,便是当地特有的林旁粽。
它奇特的外观,象征着吉祥美好。
而天然林旁叶所富含的与大米相同的芳香成分,又能为粽子增添更加浓郁的稻谷芬芳。
一口下去,那叫一个香。
端午过后,便是漫长的酷夏。
这时候的餐桌上怎么可以少得了螃蟹。
事实上,在东莞一年四季都可以品尝到青蟹。
只不过它的肉质和风味,在不同季节却各有千秋。
冬春的奄仔蟹,是未成年雌性青蟹。
半流质的膏体,淡雅清甜,幼嫩鲜美。
夏秋的膏蟹,是成年雌性青蟹。
橙黄色蟹膏更加致密紧实,鲜味浓郁内敛。
但要说青蟹中的极品,还数在最热的六到八月集中出现的黄油蟹。
由于卵膜破裂,汁液渗透全身,青蟹通体都会呈现油润的金黄色。
这样的青蟹,便被称为黄油蟹。
每0只青蟹中,才有一只能够蜕变成黄油蟹。
可见其珍贵。
所以烹饪起来,也必须格外小心。
首先,得给它洗个冰水澡,然后才能放入蒸笼。
为的是避免肢体破裂,黄油溢出。
蒸好的黄油蟹,汁液与蟹肉浑然一体,呈现出绵密的颗粒感。
它的鲜味是普通膏蟹的十几倍。
一口下去,回味无穷。
余味中还会带有松子般的油脂香。
到了深秋,北风渐起,东莞迎来一年中短暂的干爽。
各种冬令风味该集中登场了。
何为冬令风味?
各种腊味。
腊肠、腊肉、腊鱼、腊猪头皮;
还有只有冬天能见到的“金银润”。
何为金银润?
猪臀间肥肉冰冻后,用盐、糖、酒腌制,再嵌入简单晾晒后的猪肝内部。
最后再晾晒,自然风干,便成了所谓的“金银润”。
它的口感丰富而奇妙。
外层富有韧劲,内里油润微甜。
除此之外,“白沙油鸭”也是东莞人餐桌上的特色。
尤其是风干后的鸭喉,堪称一绝。
与素淡的萝卜煲汤,汤汁清澈浓郁。
经过高温,鸭喉内的油脂已经完全融化。
一口咬下去,瞬间在口内爆浆,味道极美。
再过些时日,便到了冬至。
这是东莞一年之中最重要的节日。
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制作最丰盛的食物。
冬团、萝卜粄、红薯糖水、咸丸……
虽然各个地域的食物不尽相同,但寓意都是为了庆祝一年的收获、冬日的团圆。
从初春到冬至,随着四季流转,东莞人餐桌上的食物也在不断发生着改变。
而这,其实还只是东莞美食的冰山一角。
俗语有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多样的地理环境,为东莞孕育出丰富而独特的食材,也自然养成了东莞人独特的饮食偏好。
丰富的水产,衍生出多样的海鲜美食。
柠香黄皮头、清蒸九节虾、火焰醉麻虾、白灼麻虾……
丘陵地带的天然环境,适合鹅的生长。
而鹅,在岭南饮食中又占据着当之无愧的霸主地位。
在广东,每年都至少有1.7亿只鹅走上本地人的餐桌。
这也间接造就了东莞人吃鹅的多样化。
酸梅鹅、白斩鹅、脆皮烧鹅、大岭山烧鹅……
就连鹅的内脏,都可以变成一道道美食。
比如白灼鹅肠、爆炒鹅肝。
在盛产香蕉的麻涌,香蕉也在菜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香蕉焖鹅、香蕉扣肉、香蕉鲫鱼汤、香蕉紫菜糖水……
每道菜品都新奇又诱人。
除此之外,随着上世纪80年代以来,大量台湾人的流入,东莞也开始出现了海峡对面的美食。
卤肉饭、大肠面线、碗粿、台湾肉粽……
几乎每道美食都保留了最原始的台味。
而随着迅猛发展的制造业重塑了东莞,世界各地的人也被吸引到这里。
国际化的美食也不胜枚举。
水牛芝士、火车头汤粉、披萨、部队锅……
还有各种西式甜点。
白兰洛神花慕斯蛋糕、芥末蛋糕、火山菠萝、冰火奇缘……
《寻味东莞》用20多个人物故事,串联起多种食材和菜式。
通过食物,它探索了东莞的命运流转与时代变迁。
同时,它又为观者展现了一个不一样,却又最真实的东莞。
而说到人物故事,其实它才是这部纪录片最核心的元素。
在一次《圆桌派》的对话上,陈晓卿曾说过他真正拍的,不是美食。
满屏的肉欲横流,不是美食是什么?
人味。
何为人味?
《寻味东莞》中处处可见。
工厂日益发达的今天,仍然几十年如一日坚持手工制作的街边小店;
每逢佳节,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享受美食的天伦之乐;
漂泊在外,一餐带有乡味的家乡美食;
夜市摊前,相濡以沫的忙碌夫妻……
这时再来看,何为人味?
无非是满满的“烟火气”和“人情味”。
虽然普通,但却犹如一剂精神良药,抚慰人心。
它随处可遇,随时可见。
唯一缺的,是一个能够发现它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