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皮核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快看今天,中国青年报头版和要闻版一 [复制链接]

1#

今天(7月20日),《中国青年报》头版和要闻版一天内两次点赞儋州两大改革创新。一版刊发《解决中青年妇女就业难题——儋州“月嫂养成记”》;要闻版头条大篇幅刊发《改革给这里的小康装上“加速器”(海南儋州振兴乡村经济)》。以下为版面图及报道全文:

△年7月20日《中国青年报》头版版面截图

解决中青年妇女就业难题——儋州“月嫂养成记”

“能挣这么多钱,在之前真是不敢想。”来自海南省儋州市的月嫂高玉琼刚接了个活儿:26天,工资元。高玉琼文化水平不高,是几个孩子的妈妈,没什么社会经验,她感慨自己这样的条件竟然能找到如此高薪的工作。

高玉琼去年7月经过培训后走上月嫂之路,如今,她已开始带自己周围的姐妹,让她们了解这个行业,通过参加培训走出来,实现就业,创造价值。

像高玉琼一样,在海南儋州,3年来成为月嫂的当地中青年妇女已有几千人。“儋州月嫂”不仅有效解决了当地中青年妇女的就业难题,更成为儋州重点打造的劳务品牌。

三千名“儋州月嫂”走向全国

儋州市在海南自贸港是个特殊的存在,它不仅是海南省包括海口、三亚、三沙在内的四个地级城市之一,还是海南岛西部的中心城市,更是除省会海口之外人口最多的城市,全市总人口达到万余人,大部分人口生活在农村。

“儋州劳动人口多,就业压力大,尤其是农村一大批文化水平不高的中青年妇女就业困难。”儋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许剑勇说。许剑勇知道,“月嫂”是近些年新兴且发展迅速的新职业,专业技能要求高,对文化要求不高。如能做好“月嫂”专业技能培训及岗位对接工作,将能从根本上改善儋州中青年妇女就业困难的现状。

想法容易实施难。要想将月嫂这个职业在儋州全市推广,必须要解决眼前最严重的观念问题。

“这些农村的贫困中青年妇女很少走出自己所在的村镇,没走出去看世界,自然也不知道什么叫贫穷,如果再听说是出去伺候人的活,宁可穷也不愿意丢下脸面到外面当月嫂。”姜智慧是海口待君人才服务集团的培训部主任,年开始,公司委派这位内蒙古来的年轻姑娘帮儋州市扛起月嫂的培训工作。

面对困境,儋州该怎么突破?“我们给广大的中青年妇女讲故事,让做得最好的月嫂现身说法,讲自己的月嫂故事。”许剑勇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就业局人手有限,也没有专业的培训人员,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专业公司合作,让专业公司帮助儋州实现月嫂蓝图。”

△“儋州月嫂”技能培训现场

由此,儋州开启了一段*企合作的典范之路。经过招投标,海南最好的月嫂家*企业待君人才服务集团开始在儋州市培训月嫂,再给培训合格的月嫂安排就业岗位。

年上半年,姜智慧带着两名儋州籍的金牌月嫂担任培训师,他们走遍了全市22个乡镇,开了22个培训班。乡镇*府、村集体则负责召集想找工作的中青年妇女参加培训班。

“培训免费,再加上儋州籍月嫂从贫困到月收入上万元的真实经历,每个培训班都能吸引上百人。”姜智慧说。

许剑勇向记者介绍了“儋州月嫂”突飞猛进的小成就:两年多的时间,儋州市培训了多名中青年妇女,走向月嫂、育婴师、家*岗位的达多人。“儋州月嫂”由此开始走向全国,北京、广州、深圳都有儋州月嫂的身影。

打造一个新“家”

林小丽是儋州市和庆镇罗便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年以前,林小丽由于没有文化和技术、孩子年幼,无法外出务工,家里经济收入全靠丈夫打零工,一度陷入贫困。年上半年,月嫂培训班来到了和庆镇,林小丽了解到,参加技能培训不仅能学技术,还有补贴。参加培训后,林小丽不仅掌握了育婴师技术,还很快找到了工作。

“现在我在儋州市区一家早教中心上班,每月多元工资,上班期间,工作单位还提供免费午餐,工作8个小时,也不累。有了工作,对未来的生活也有了信心。”林小丽说,丈夫打零工也有收入,家庭开支有了保障,去年年底全家脱了贫。

△“儋州月嫂”育婴技能培训

培训、安排工作只是“儋州月嫂”品牌打造的第一步。“儋州月嫂”还在向更远处、更深处摸索。

年5月28日,在位于海口的海南省劳动仲裁委员会院内,举办了一个特殊的揭牌仪式——“儋州月嫂”海口服务站成立。

“儋州月嫂”海口服务站并非仅是挂了一块牌子,它依托待君人才服务集团在海口市的房产等设施,为“儋州月嫂”打造了一个新“家”。在这里,儋州月嫂免费吃住,可以提升服务技能、交流就业信息、寻求维权帮助。

“我在服务站住了几天,感觉很温馨、很好。”儋州月嫂李果说,服务站里有文娱室、员工宿舍、餐厅等设施,工作之余可以与老乡们聊聊家常、听一听儋州调声,没有一点儿陌生感。

也是在“儋州月嫂”海口服务站挂牌的仪式上,儋州市对外公布了一项新计划:将依托现有的规模,由儋州市委、市*府投入资金万元,全力打造“儋州市海南西部家庭服务中心”,通过这个融就业培训、孵化功能于一体的中心,推动建设“儋州月嫂”的产业化、规模化和标准化。

如今,这一计划已成为现实。在儋州市城市核心区,一幢平方米的七层大楼被命名为“海南西部家庭服务中心”。

“海南西部家庭服务中心”主任李莞姝介绍说,这家以“儋州月嫂”为抓手的服务中心是海南省首家以家庭服务为核心的区域性公共服务平台,是全国规模最大的。

记者在该中心看到,这里的一至七层分别被设置为“入驻企业办公区”“理论培训基地”“儋州月嫂实训基地”“月子中心”等。

大楼里“做儋州月嫂,拿过万月薪”的宣传牌也展示着“儋州月嫂”这一品牌的未来“野心”:“海南西部家庭服务中心”未来五年将输出“儋州月嫂”等技能人才5万人,同时培养与吸收“儋州月嫂”项目专职工作人员2万人,孵化家庭服务类企业50家。

△年7月20日《中国青年报》版面截图

改革给这里的小康装上“加速器”(海南儋州振兴乡村经济)

海归女孩吴云认为自己很幸运。她亲身经历了国内独一份的改革举措给当地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让她极有成就感。

吴云是海南省儋州市乡村振兴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儋州乡投”)副总经理,这家公司是儋州市农村土地流转改革的产物。

“你看这个公司的名字就会明白,乡村振兴就是公司的核心目标。”吴云介绍,儋州乡投作为市属国有独资公司,于年7月成立,注册资金2亿元。该公司通过*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整合增效各类生产要素,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吸引更多社会资源向“三农”领域聚集。

农村土地撂荒越来越多怎么办?按照儋州市的改革设计,模式其实很简单:村、镇基层组织负责把农户的低效农业用地和撂荒地集中流转至儋州乡投,由儋州乡投向农户支付租金,全市的农户均可能由此获得一笔收入。

吴云介绍说,对流转集中起来的土地,由儋州乡投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探索建立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平台,经营性用地主要采取招标、拍卖、挂牌等方式供应和交易,不得以协议出让方式或擅自签订协议合同进行私下交易。

△儋州市大成镇新风村

曾经深度贫困的新风村成为儋州市这一改革的深度受益者。过去的新风村以种水稻、割胶为主业,但苦于人均水田面积少,橡胶价格也上不去,村民普遍收入微薄,全村贫困发生率一度高达21.6%。

60岁的脱贫村民李冠仁家里的3.09亩建设用地闲置多年,从年8月开始出租给儋州乡投,他领到了3年地租4.63万元。“长草的建设用地长出钱来,日子越过越好。”李冠仁说。

▲大成镇新风村“扶贫车间”

新风村驻村第一书记陈川介绍,年年底,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全部脱贫。从年至今,村*支部与儋州乡投联手开发旅游产业,带领村民建设美丽乡村,以旅游产业巩固脱贫成果,使全村奔小康的步伐越来越稳健。

陈川说,新风村流转建设用地和撂荒耕地共亩,数十户脱贫户由此获得了3年的地租70多万元。

△大成镇新风村民宿项目

5月28日,新风村游客接待中心投入使用,崭新的两层楼房简约别致;同时,该村23间特色别墅式民宿也开始运营。村里的旅游产业起步,脱贫村民开始吃上“旅游饭”。

吴云介绍说:“公司设计了割胶、采摘*皮、酿酒、抓鸡、农耕、品尝美食等体验项目,要想发展好乡村旅游,就得让游客玩得尽兴,有现场参与感。”

民宿及接待中心由儋州乡投引入碧桂园公司投资。记者在现场看到,村级游客接待中心的下沉式首层活动空间宽敞明亮,透过落地窗,乡村美景一览无余,二楼设有茶室等供游客休闲。游客接待中心旁有两栋尖顶别墅,房前屋后,绿树成荫,三角梅盛开,千余平米的园林,令人心旷神怡。

儋州乡投还新建了7栋欧式小别墅。吴云说,租村民的建设用地20年,每亩年租金元,每过3年适当增加租金,20年后别墅会免费送给村民,“村民现在有租金收入,将来可以自己经营民宿,就有了长期稳定的收入”。

管理23间民宿及游客接待中心的保安、服务员等人员,均是新风村的脱贫村民。55岁的村民符小英负责管理别墅的花草园林,她对元的月工资很满意:“年纪大了,不能去外面打工赚钱。没想到能在家门口找到工作,收入比我去外面打工还高。”

来源:《中国青年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