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里可以治疗白癜风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你打开了概率论的第篇文章
假期回家,爷爷像往年一样买了一大袋我们爱吃的核桃。
过去他总是徒手为我们开核桃。两个核桃放在手心,用两只厚实的手掌那么一压,核桃壳就碎了。
可上个星期,他却意外地失败了。
好像费了好大的劲儿,却压不碎那两个核桃。
最后,他佯装洒脱地笑笑说,爷爷没有力气。
那一刻,我看到妹妹的眼神也沉了下来。
很不想承认,但我们之间离别的征兆,已经显现。
发现亲人变老,真的是一下子的事情。
仿佛我一回头,他们已经白发苍苍。
今年,也是第一年,听姑姑说医生特意叮嘱了让爷爷少抽烟。
那天在饭桌上,瞥到爷爷上衣口袋里还插着一包烟,我“嗖”地一下夺了过来。
他却直愣愣地看着我,好像想说什么话,但又卡在喉咙里。
直到几秒后我反问:“医生不是让你少抽烟吗?”
他才慢慢地低头笑起来。
那时,我们发现他的反应也变慢了。
太久没回家了,我不知道爷爷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这样的。
只是觉得恍然,还没来得及看到他老去的过程,他却已经变老。
想起以前看到过一张图——《我们与亲人还能相见的日子》。
图中将人一生所有的日子分割成3万个格子,代表人的一生大约有3万天。
用标红的格子表示见面的日子。
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在爱人那一栏里,红格渐渐密集;朋友那一栏里,红格保持均匀。
而亲人那一栏里,却越来越稀疏。
到后面,红格的数量变成屈指可数。
我不禁想,如果翻开属于我的那张图,我和亲人之间的红格还剩多少呢。
剩下的人生里,我们还能再见几次?
让我来算一算。
假如父母现在50岁,余下的寿命是30年。
一年两个小长假一共能回去14天,每天相处的时间大概是11小时。
所以:30年×14天×11小时=小时。
也就是说,和父母相处的日子只剩下.5天了……
满打满算也只有天。
如果父母不止80岁,这个数字还能往上涨一涨。但再多也多不到天吧。
也就是说,大部分人成年离家之后,和父母还能见面的日子,可能加起来不到一年。
和爷爷奶奶那一辈的亲人,就更少了吧。
在平时不见面的日子里,大家都不太在意。
因为想念的时候,打一个电话,就能听到声音。
大概是手机给我们的错觉,好像只要通讯录里存在,亲人就一直在身边。
一旦某一天,他们不在了,就真的觉得生活空缺了一块。
记得太奶奶过世时,我还在外地读大学,得知的那一瞬间并没有特别悲伤。
真正感觉揪心到想哭的时候,是路过她房间时嗅到熟悉的味道,是走到曾一起散步的小路上……
是每个让我想起她的瞬间,都在复刻她的痕迹,但细节我却越来越模糊。
甚至现在,她的眼睛是什么形状,我已经记不清了。
好像她的一生结束了,我们之间的联系也在慢慢变透明。
亲人关系,是一次性的吧?
结束了,就再也不会见了。
《百年孤独》里说,父母是隔在我们和死亡之间的帘子,等父母过世了,我们才会直面这些东西。
我觉得,所有亲人都是我与死亡之间的帘子。
因为看不到死亡的尽头,我才意识不到,一些亲人正在往尽头处慢慢走远。
我的世界越来越大,他们的世界却越来越小。
小到最后只剩下我。
以前总是我在家等家人下班回来,现在变成了他们等着我逢年过节回家。
其实我也想过,一个礼拜或者一个月回去一次。可事实上,一旦离开家,就真的很难再回去了。
平时生活中太多的琐碎已经抽走我大部分能量。
如果再回一趟家,太累了。
回去也不过是换个地方玩手机。
我再也不会像小时候那样,闹着要买一堆小零食,然后和他们嘻嘻哈哈一整天了。
从前和家人好像有讲不完的话,现在已经忘记讲过什么了。
爷爷奶奶精心在桌上摆好的,那些我小时候爱吃的零食和水果,我现在已经不爱吃了。
其实是我回不去了。
现在才觉得,我和家人是相交的两条直线。
现在还能看到彼此,但几年以后,我们往各自的方向渐行渐远。
我想比我年长的他们应该早就明白这点吧,所以才会悄悄用自己的方式靠近我。
多见一面,多说一句话,就可以多留恋一下。
就像妈妈会打电话和我说八杆子打不着的八卦;
过年回家大冬天的爸爸依然会在楼下等我;
奶奶总爱给我看他们床头我5岁的照片……
一切都是为了离那个越走越远的我近一点。
现在离下一次回家,还有40天。
我依然没有办法时刻陪伴在家人身边。
但至少可以让他们知道,我会时常牵挂他们,写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正满满地想着他们。
这次,想以我的方式向他们靠近一点,再近一点。
如果我也用心,是不是还有机会把我们相处的时间,填满一个整年,两个整年……
那么下次回到家,要先把手机收起来:)
希望这辈子相处的份额,
一分钟都不要浪费。
文案伊梅尔达编辑伊梅尔达图片来源电影《海蒂和爷爷》
人间观察vol.OO25
探索人与人的相处模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