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皮核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岑溪百态还记得小时候洗的药草澡北山脚 [复制链接]

1#

天地之阴阳医理中藏,望闻问切博采众论众方

死生昭彰于经络中藏,探微索隐方能知五常。

——《十二风华鉴》

华夏中草药有上下五千多年的历史,其文化内涵渊博,深奥得就像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我们却离不开它,因为它就在我们身边。平时做菜用的十三香,它们就属于中药范围,还有市场里阿婆儿担出来卖的艾草(益母草)、“头晕叶”等。最常见的就是凉茶,吃完油炸烧烤类上火食物后,总会喝上一杯凉茶降火,以此消除“负罪感”,这个你肯定知道吧!!!时间倒回到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那时候农村生活拮据,村里长大的人多多少少都会认识一些中草药,结合祖辈口传的药方配伍、生活经验,小病小痛都是自己解决。比如田基的“鱼腥草”清热解毒;路坎的“鸡骨草”促进消化、散瘀止痛;地豆藤的伪装者“假地豆藤”利水通淋,散瘀消肿,乡村物产丰富,随处可见的杂草都有可能是一味中草药。在很多老一辈眼里,没有什么小病小痛是执包药草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执多包,然后老人就风风火火冲进山,寻药去。我们常见的药草使用方式是汤剂,可以口服或外用,还有滚烫滚烫的药水泡澡用。新生娃儿爱哭,上山找药草回来洗一洗,“*”也洗一洗;风湿老寒腿泡一泡;口燥肺热喝一喝;伤口也可以捣鼓草药敷一敷;肠胃不通畅来嚼几颗*皮核下肚就好,这些土办法都是祖辈总结出来的经验,口口相传,虽然没有科学依据,却为当时的人们省去了不少金钱和麻烦。时间回现在,人们渐渐向城市靠拢,动不动就上山寻药的时代过去了,但使用中草药的习惯没有变,有需求就有市场,因此助长了岑溪市区草药摊行业的发展,草药摊散布在市区乡镇各处,着重集中在南方市场北山脚一带。每到岑溪圩,这里的人流量的增长就格外明显,来趁圩的、凑热闹的、执草药的人头涌动,颇为热闹,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聚了起来。据了解,这里出售的新鲜采摘的中草药原料,大多都是由阿婆儿阿伯儿提供的,他们大清早赶岑溪圩送药草上门,卖完顺便再逛逛街,和老朋友们唠嗑唠嗑。这也渐渐变成了岑溪街的一大特色,熙熙攘攘道尽人间百态。经过长年积累,草药摊的老阿婆阿公也有了名气,甚至远近闻名的,不少人就是冲着他们来的:“听闻讲好使得果。”北山脚的各种药草摊琳琅满目,吆喝声四处起伏,要不是有熟人介绍去指定摊位,都不知道该光顾谁。这什么藤、什么根、什么叶的,干的、生的、半干生的,应有尽有,这摊没有那摊肯定有,一靠近就被混合的中药味包裹着,提神醒目,灵台清明。草药摊子卖的草药价格实惠,大多一副药几块到几十块不等,不会给普通家庭增加负担,且效果显著,副作用小,所以在岑溪非常受欢迎。当然,有些土方子还没有得到科学论证,效果存疑,请大家不要胡乱用药,要相信科学。

祝各位网友及家人身体健康,百无禁忌!

我国各地使用的中草药达种左右

网络那端的你快来说说

你认识几种?

作用是什么?

岑溪网原创作品

推荐阅读:

最新大片又来了!两分钟后好像发现房价高的原因了

岑溪街头有人开豪车借钱,你遇到过吗?

有一种童年叫——爸爸妈妈出广了

这是一种萦绕南渡游子梦里千百遍的美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