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能见到的黄色和田籽料,一般都是黄皮或者黄沁,真正的原生黄玉极为少见。但有一种“玉化沁”,却被商家以“真黄玉”之名进行售卖。
这种玉化的沁料究竟算不算黄玉籽料?今天分享的这件和田黄沁籽料“螭龙”,应该能帮我们解答。
名称:螭龙
材质:新疆和田籽料
重量:48.6g
尺寸:56*33*17mm
这件藏品由一块黄沁色和田籽料巧雕而成,原籽明黄亮气,沁色饱满,玉质细腻温润,油性十足。
过灯微有结构,脂粉感与老熟度表现良好。盘玩十分趁手,有一定压手感,皮色与肉质的感觉都很老气。
对于老玩家来说,分辨黄沁和黄玉还是比较简单的。黄沁是后天致色,整体的密度和硬度都不如黄玉籽料,甚至会稍低于光白籽。
而且原生的黄玉籽料数量十分稀少,很少会在市场上出现,仅有少数藏家能够拥有。
但现在的商家,却常常会用“玉化黄沁”,或者“全玉化料”这样的词汇来称呼沁料,认为这就是真正的黄玉。
其实这种说法是存在一定问题的。严格来说,这种玉化料其实更像是一种黄沁僵料,是僵料在特殊环境下产生的沁色玉化。
这里就要说到和田籽料中的僵了。和田玉在成矿的过程中,会吸收周边的钙镁元素,从而产生特殊的光泽与油性。
但如果吸收的数量过多,就会形成晶体状的氧化物质。而这些物质富集的部位,就是我们所说的僵。
通俗来说,僵就是籽料上石性较重的部位,同时也是沁色离子进入的大门。
如果僵料所处的自然环境中铁离子含量较高,同时又有足够的玉化时间。那么僵料就会转化为沁料,形成一种类似原生黄玉的玉质。
但这种相似也仅仅是停留在外观上,毕竟还是氧化铁的后天沁色。从外向里的颜色过渡,以及伴生的黑点,都在提醒我们它的沁料身份。
玉化程度好的变成黄沁,玉化不够完全的仍然是僵料。无论其中哪种,都与原生黄玉相差甚远。
不过虽然不是黄玉籽,但这种由僵玉化的黄沁也已是籽料中的上品。
玉质僵而不干,皮色老气沉厚,比起一般的沁色,多了几分老物件的味道。尤其在把玩的过程中更容易形成包浆,能够让整体的品相更上一层楼。
而且和田玉僵料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僵边出细肉”。就是说僵性较重的籽料,往往也会有特别细腻的玉肉产生。
这样的沁料除了沁色以外,玉质方面也有了更多保证。至少“料子太松”、“打灯要扔”,这样的沁料通病是不会出现了。
其实从商家的角度来看,黄玉籽料的稀缺性决定了它的超高价值,蹭蹭热点似乎并不过分。
但对于和田玉行业来说,一味的混淆概念只会增加玩家的进入门槛,而且也变相地压低了这种真皮、真色、真黄沁的身价。
如果再把和田玉玩儿成了“劝退石”,那才真的是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