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皮核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如果种植马铃薯不赚钱,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传递健康和希望 http://www.znlvye.com/

年2月李克强总理在内蒙古考察期间,乡亲们请总理品尝刚烤的本地土豆,李克强称赞品种不错。

他叮嘱随行部门负责人说,土豆主粮化很有前途,要结合我国“镰刀弯”地区调减玉米面积,研究支持农民扩大品质好、有优势的土豆种植,发展成为大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这无疑是给马铃薯产业的从业者们打了一剂“强心针”。马铃薯主粮化前途无限,只不过现在还在换血期,但是大浪淘沙沉者为金。

那么,年你还要不要种马铃薯?种什么品种?怎么种植?怎么销售?我们走进河北张家口区域、内蒙古乌兰察布区域、河北围场区域等北方一季产区,聚焦马铃薯行业,探访区域内代表性种植大户、经销商、专家、经纪人,听听他们对于产业的判断和观点,共同讨论在马铃薯产业里如何实现逆袭?这些马铃薯产业普遍面临的痛点从他们角度如何化解的?

一作区产量跌幅19.58%,品种发生颠覆性变化

我们总是在说“这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一直在变化”,那么近几年北方一作区马铃薯产业种植面积、品种、种植模式等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面积、产量、库存均降低

年北方一作区整体马铃薯产量,受种植面积减少、部分地区单产减产的影响,总产量达到.55万吨,较年减少.08万吨,跌幅19.58%。

本刊笔者走访内蒙古、河北了解到,年这些区域前期干旱,后期连下了近一个月的雨,造成晚疫病、茎腐病格外严重,有种植户反映有的地块烂薯达到三分之一,最严重的可达三分之二。

表1北方一作区马铃薯产量预估(单位:万吨)

(数据来源:卓创资讯)

根据报道以及笔者调研情况,年北方一作区马铃薯入窖量较去年减少32%,接近三分之一。按照11月1日到次年5月1日出库期6个月出库时间计算,相当于减少了2个月的库存量,总量上库存压力不大。此外,同时受气候环境影响,年晚疫病、茎腐病整体比往年严重,烂窖的情况将较往年偏早偏重发生,根据笔者了解情况即使存库,基本上地头货结束之后,种植户或经纪人也就开始卖库里边的。

根据最新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对今年采暖季期间(年10月1日至年3月31日)建筑工地施工不强制性要求停工。建筑工地是马铃薯销售的大户,无疑中将加快马铃薯市场走货。但就种植户反映,市场消化依旧较慢,导致年前走货速度相对较慢,但由于库存量的整体下滑,年后出现一薯难求的现象。

品种结构发生颠覆性变化

近年来,一作区马铃薯品种结构一直在发生着变化。变化的趋势在朝着高产、薯性好、芽眼浅、黄皮黄心等几个方向发展。新品种很多,再过两年新品种更多,现在很多种薯公司都是从国外十几品种往国内引,这些品种基本在国外市场上已经很成熟了,只不过是看是否适合我国各个区域种植,是否好管理;以前引种、小区试种、大田示范到最后进入市场退广至少需要4-5年,现在只要一个地方试种好,就会立马推广开来,第二年就大面积种植了。

近几年涌现了很多人新品种V7、华颂7、斯凡特、兴佳2、希森6号、等优势好卖品种。占比迅速增大,克新、夏波蒂、荷兰15等品种占比正逐步萎缩,耐储存的品种占比减小,储存时间整体缩短。

但是新品种该怎种,大多数的种植户都是不知道的。就笔者了解的情况,这些新品种种植户种的好的好,赖的赖,种成什么样的都有。当然也就有人赚钱,有人赔钱;赚的都是了解这些品种特性,最终种出产量的、种出品质的。

因此,选择好的品种之外,提质增效的关键还有种植管理技术,每一个品种都有其自身的特性,对土地和栽培、水肥、植保的要求都不尽相同。

种薯产业乱中加乱,缺乏立足本土化的品种

适合的种薯不足,目前中国脱毒种薯推广面积仅约30%左右(也有说20%左右),我国种薯量严重不足。

新种子法的实施,使得进入马铃薯种薯行业的门槛越来越低,谁想做都可以。种薯的销售市场乱、品种乱、价格乱这种现象似乎更加严重了。

《新种子法》第二十二条:国家对部分非主要农作物实行品种登记制度。农业部公告《第一批非主要农作物登记目录》,就包含了马铃薯等共7大类29种作物。自此马铃薯开始实施品种登记,而不再需要经过审定。这就意味着,一品多名等现象将愈演愈烈。

此外,《新种子法》第三十七条:农民个人自繁自用的常规种子有剩余的,可以在当地集贸市场上出售、串换,不需要办理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

种薯也是品种好,量少了,大家都抢的时候,价格就会高,很多新品种的价格每吨多元,如华颂7、V7等;有一部分种植户就靠种新品种挣钱,不卖商品薯,只卖种薯,每年更换新的品种。产量多了,商品薯市场不受欢迎,也就便宜了。

种薯是关乎马铃薯能否增产增收的关键环节,那么如何选择一个好的种薯?好的品种?种植者需要根据生长日期、薯型、颜色、个头、芽眼、产量、抗病性、市场认可度进行综合的品种分析。曾经荷兰十五在全国范围种植,仅次于克新。但是现在与黄皮黄肉的新品种相比,芽眼深,薯形也不好;与相比,虽说是黄皮黄肉,但是薯形好,个头大,产量高。

关于新品种的选择,种植户一定要冷静思考,调研一下市场对于品种的接受情况,不要盲目追求新奇特的品种,尤其是在某一新品种种薯价格十分便宜之时。

内蒙古格瑞得马铃薯种业集团公司西北区负责人贺秀芳老师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之前有张北有一种微型薯,以非常便宜的价格让种植户使用,其中有一种植户直接要了万粒,想着这么便宜,到时候肯定赚翻了,结果他不了解品种特性,不会管理,收货之后卖种薯品质达不到,卖商品薯基本重量达不到。

此外,你想这种品种微型薯都卖不掉,说明市场可能对这个品种是不接受,原种怎么可能买的掉。

对于未来品种,张家口农科院马恢老师进行了全面介绍:

1.鲜食:外观、品质、芽眼浅、黄皮黄肉、干物质含量高,此外还会注意龙葵素含量低,抗氧化褐变慢,更加安全;2.加工品种:立足本土化的研发加工品种。目前国内加工薯均为国外引进,大西洋、夏波蒂等抗性低,高水肥,目前比例比较小,未来加工品种将会不断升高;3.高淀粉品种:淀粉含量一般12~16%左右。将来做全粉,未来或可选育淀粉含量超过18%的品种;4.特殊用途品种:彩色马铃薯,如紫色的,花青素含量高,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5.观光农业:培育花期长、花期盛、颜色多的马铃薯品种。

种植管理新问题不断,要不断提升种植技术

随着新品种的不断涌现,对于种植户来说,种的品种较多,管理也会相对增加难度;每个品种的管理方法都不太一样;如果还按照原来的统一的管理方法,是种不好新品种的。

种不好了,裂口的、畸形的、烂薯等等都会严重影响产量、品质,进而影响种植户最终的收益。

不是品种不行,还是不会种。如何提质增产?这就要求种植户不断提升种植技术。

植保。病害防控是确保马铃薯种植获得成功的重要保障。对于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方面,笔者再采访种植户以及专家时,他们说的最多的就是“农药是救灾物资,一定是减不得的”。

北方马铃薯种植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便与国际接轨,拜耳、杜邦、陶氏益农等国外产品在该市场占据着80%左右的市场。但是部分种植户站在省钱的角度,能省则省。

再者很多种植户根据习惯用药,像前几年气候条件较好,不用打药,但是年7月份将近下了一个月的雨,还是不打药的话,晚疫病、茎腐病发生就会严重。

受气候影响,今年很多品种都有一定的减产,比如一种植户反映他种植的其他品种平均也比年减产1吨左右。

当然不管是什么品种,感病不感病还与天气息息相关,一定要根据当年的气候做相应的防治,常规用药是不能随意省略的。

马铃薯土传病害逐年加重。目前主要土传病害包含黑痣病、枯萎病、疮痂病、粉痂病、干腐病,其中尤以疮痂病、粉痂病严重,而且尚无有效药剂。

此外,马铃薯是忌重茬的农作物,长期连作的地块,不但产量越来越低,更严重的会导致是土传病虫害加重。

据了解内蒙古很多种植户基本是不倒茬,一年一季,倒茬就注定会赔钱;种植面积较大的农户、专业种植公司以及种薯公司一般3-5年,倒一次。据了解年已经逐步开始全国范围内硬性轮作倒茬。

水肥营养。正确的施肥不仅对产量至关重要,对产品的品质也有重要的影响。美国、欧洲在原有品质4-8吨/亩的均产情况下,依然有15-25%的增产潜力,说明了我们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不同的品种、土壤类型、气候条件、栽培模式,施肥方式和肥料种类、施肥方案等都有很大差别。

比如V7刚出苗的时候非常弱,这个时期就需要大水大肥让它长得旺一些,V7对微肥敏感;华颂7同样苗期很差,稍微大一点就开始旺长,就不能多用N肥,而V7就得多用N肥。

土壤施肥与灌溉追肥相结合、少量多次与水肥一体化相结合,有机肥料、生物菌肥、大量元素、中微量元素等相结合。内蒙古地区大力提倡滴管,改成滴管之后,小区似管理,可以很好的将各个品种施肥、浇水分离开来。

另外,在一作区市场,山东农大肥业腐植酸、微生物菌肥,泉林嘉友腐植酸等产品已初露锋芒,通过这类产品保护改良土壤进而做到化学肥料减施,且增加农产品品质和产量。

但是使用的范围、面积还是相对较少的,羊粪、牛粪等通过简单发酵之后使用,还是最为普遍的方式。

相信在种植户意识不断加强之下,腐植酸、有机肥、菌肥等特肥产品的市场会进一步扩大。

销售渠道单一,亟须借助更多渠道

近几年,受南方马铃薯产区以及中部二作区种植面积以及上市时间的影响,一作区马铃薯的销售和价格,优势早已不在。

而且目前销售基本都依靠代办,种植户十分被动,价格波动大且频繁,生产风险大,市场难以控制、预测。也有部分种植户自己农批市场批发,批发市场货主直接对接。

那么,如何借助更多的渠道,将马铃薯销售出去?

小包装,走商超和电商平台。根据现代消费习惯的变化,很多人都在尝试三五个小包装马铃薯,走商超和电商;商超和电商的流通模式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基地种植户+平台(商超和电商)+种植户,省去了传统流通渠道的很多中间商环节。

年王俊彪与建设银行联手,平台满返现30,和银行合作之后也有助于贷款;也尝试今日头条上图文介绍华颂7每斤4.6元包邮,除去运费和包装费,每斤还是2元左右,这在传统的销售渠道是难以想象的。

当然现阶段的运费比较贵,但是量大了之后就会有相应的解决办法,与快递公司谈判,或者如建行做的很成功的科尔沁牛肉一样在主要销售省份设有自己的冷库,这样运费就会降低很多。贵州的一种植户在平台一个月买了0多吨马铃薯,价格还高。

品牌化运作。山东的对于蔬菜的清洗、包装等品牌化运作十分成熟,很多内蒙古的马铃薯都是运往山东,进行挑选、清洗、包装等简单粗加工,就会运往广东等南方较为高端的市场。

订单种植。订单种植薯条原料、全粉薯、种薯等销售渠道存在更多的可能性。“公司+基地+标准化+农户”是订单农业的基本模式,特点是先找市场,再抓生产,产销挂钩,以销定产,风险小,能保证收益,能让农民抵御市场价格风险。

察哈尔右翼中期经销商于二旦就计划联合种植户经营者和农药经销商优质一起做订单种植,降低市场风险,还可以借此推动肥料销售。但订单种植的品质要求比较高,相对应管理比较复杂。于二旦在农资行业已经几十年,目前每年销售复合肥多吨,除提供水肥管理技术服务之外,还有农艺师对种植户进行一定防治病虫害技术指导。

深加工。国内消费主要用途中,鲜食占比60%左右,饲用23%左右,加工9%左右,种用3%左右,损耗5%左右。从近几年的数据看,占比最大的鲜食马铃薯消费量处于平稳饱和状态,主要增量在全粉生产和鲜薯加工领域。

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到加快发展现代食品产业,大力发展马铃薯主食产品。引导加工企业向主产区、优势产区、产业园集中,在优势农产品产地打造食品加工产业集群。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到大力发展现代农产品加工业。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支持主产区依托县域形成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尽可能把产业链留在县域,改变农村卖原料、城市搞加工的格局。支持发展适合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经营的农产品初加工,支持县域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建成一批农产品专业村镇和加工强县。

届时,相信马铃薯的收购力度和存储加工将大幅度提升,销路应该会更广。

多维度打怪,助力马铃薯产业升级

调研中,我们发现在乌兰察布等马铃薯主产区农资企业、经销商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加之上文我们提到的马铃薯产业变化和面临的问题,该如何应对变化和激烈的竞争?哪些方法解决问题呢?

我们需要多维度思考这些问题,这里笔者就采访的几个优秀经销商简单总结,看他们是如何做的。

金融服务:银行以及农泰金融、农发贷等金融平台都在与当地经销商合作,解决部分种植户的金融问题。但目前,标准更高,审核也越来越严格,某金融平台向记者表示他们年通过率只有30%。

内蒙古金三鑫帮助种植户向银行贷款,解决种植户的部分资金问题。除此之外,石经理还表示他们严格把控农资投入品的质量,技术员根据客户的实际需要推荐最合适的农资,而不是最贵的。

技术服务:以种植户需求为导向的技术服务,未来势必占据主导。无论是企业层面,还是经销商层面都在不遗余力的解决种植户面临的问题,帮助他们提质增效,助推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前文提到,马铃薯产区土壤问题十分严重,种植户亟须专业的技术指导。察哈尔右翼中期铁沙盖邢总,十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