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有许多精日、媚日的汉奸公知在网上给安倍哭丧。面对这种情况,许多有良知的中国人都表达了他们对这种行为的不齿;与此同时,还有许多敢恨敢爱的中国人由衷地表达了他们对这个二战甲级战犯的后代突然奔赴地狱的欣喜之情。对此,许多汉奸公知坐不住了。他们气急败坏地跳了出来,指责这些对安倍之死表达了兴奋之情的网友,说什么这些人没有同情心、不懂得尊重生命等等貌似很有道德素养的话;而且在说这话的时候,居然还引用了一些中国文化中的经典名言。笔者看了一下,引用的最多是下边这三句:
1.邻有丧,舂不相;里有殡,不巷歌。
2.死者为大。
3.尊重生命。
笔者看了这些引用的话语后,不禁哑然失笑。为什么呢?因为这些貌似很有文化素养的汉奸公知实在就像他们的身份——汉奸公知,黄皮白心——一样,对中华文化中的这些经典名言并未真正读懂,并未真正理解!下边笔者不妨就从这三句话的来历入手,给各位汉奸公知普及一下我泱泱中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邻有丧,舂不相;里有殡,不巷歌”,这句话出自《礼记·曲礼(上)》,句中的“邻”“里”“巷”在这里的含义分别是:邻里、邻居;街坊;大街旁的小通道。三个词语的意思合起来看,可以笼统地解释为:街坊邻居。句中的“相”在这里不是帮助的意思,也不是看的意思,而是指劳动的号子。把这句话连起来解释,整个句子的意思是:邻家有丧事,舂米的时候不唱送杵的号子;街坊人家有殡葬的事情,不在巷中歌唱。
仔细分析一下,这句话在使用的时候明显暗含着有两个条件:有一个明确的对象,这就是街坊邻居;有一个确指的事件,这就是街坊邻居家发生了丧葬的事情。
把我们分析出来的《礼记·曲礼(上)》中这句话的这两个使用条件倘若再结合这句话所在的原文看一看,各位会更加明白。原文是这样说的:
适墓不登垄,助葬必执绋,临丧不笑,揖人必违其位。望柩不歌,入临不翔,当食不叹。邻有丧,舂不相,里有殡,不巷歌。适墓不歌,哭日不歌。送丧不由径,送葬不辟涂潦,临丧则必有哀色。执绋不笑,临乐不叹,介胄则有不可犯之色。故君子戒慎,不失色于人。
翻译出来就是:到墓地去,不要上到坟头上。参加葬礼必须助挽柩车。参加追悼,不可嬉笑。与人作揖,必须离开原位。望见运柩车,不可唱歌。进入丧家,走路不要张开两臂。吃饭时不可唉声叹气。邻居有丧事,即使在舂米时也不可喊号子。邻里有停殡待葬的,就不要在街巷中唱歌。到墓地上,不要唱歌。吊丧之日,不要唱歌。护送柩车,不要走小路。挽着柩车,不要只顾自己而避开路上的积水。参加追悼一定要有哀伤的表情。助挽柩车时不可嬉笑。听音乐时不可叹气。披上铠甲戴上头盔,就要表现出不可侵犯的神态。所以君子小心谨慎,在什么场合就要有什么场合的神态。
通过翻译,各位明显可以看出,这段话是在记叙日常生活中人们当如何参加街坊邻居家的丧葬之事、如何对待街坊邻居家的丧葬之事。很显然,它同汉奸公知引用这句话想表达对国内民众因日本前拜鬼首相安倍突然下了地狱而兴奋的指责之意几乎可说是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再看汉奸公知引用的第二句。在我国古代典籍中,没有“死者为大”这句话的原文。同这句话类似的一句话在我国古代典籍中倒是有一句,原话是这样说的:“死生亦大矣”。这句话最先出现在《庄子》的两篇文章:一篇是《德充符》、一篇是《田子方》。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在其名作《兰亭集序》中做过引用。《兰亭集序》中是这样说的: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仔细体会一下“死生亦大矣”这句话在《庄子》一书中的意思和在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意思,我们会发现,他们使用这句话的基本意思都一样,都是说死亡和生命都是人生中的大事,或死亡和生命都是生活中的大事。但是,他们各自使用这句话的落脚点却是不同的。《庄子》一书中的那两篇文章使用这句话的落脚点是强调:死生虽大,但都无法动摇得道之人的信念;《兰亭集序》引用这句话是在强调:死和生一样,都是人生中的大事,所以,当人们面对悄然走进的死亡的时候,能不哀痛吗?
通过分析,各位可以看出,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死者为大”这句话显然是从古语“死生亦大矣”这句话衍生而来的,是同这句话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的。沿着这个路子,“死者为大”这句话正确的含义应该是:死亡是人生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显然,这个意思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这句话的意思——死去的人是最重要的——是截然不同的。
当然,我们也承认语言在使用中人们会赋予其新的含义,并且这种新的含义只要约定俗成,大家都会一直这样去使用。就拿“死者为大”这句话来说,即使其在使用中衍生出了大家都默认的意思——死去的人是最重要的,但这个意思的使用明显是有条件的。
条件一,它要受制于“死生亦大矣”这句话,因为它是在“死生亦大矣”这句话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所以,它不可能完全脱离祖句“死生亦大矣”。
条件二,“死者为大”这句话乃民间日常丧葬用语,范围只限于表达普通老百姓对死亡的朴素认识,所以,不能把它无限度地用到国际场合中去。
条件三,“死者为大”这句话在使用的时候,还有个下半句:入土为安。把这下半句同上半句联系起来看,“死者为大”这句话要表达的意思是:对死去的人来说,当下最重要的事就是将其尽快入土,这样,不论是死者,还是生者,都能安宁。
条件三,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历来就没有“死者是最重要的”,或“死者是最尊贵的”这层意思,因而活着的人不能对死者褒贬品评。这一点,各位只要想想成语“盖棺论定”,只要想想古代王公大臣,乃至帝王去世后,活着的人一定要给他们起一个谥号这类事情,我想你就明白了。
所以,许多汉奸公知用“死者为大”这句中国民间日常丧葬用语来指责众多网友对安倍之死的高兴之情纯属不学无术的无稽之谈。
最后一句话是“尊重生命”。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论是儒家文化,还是道家文化,都充分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敬畏之情,这一点,道家文化尤其显著,对此,各位只要读读《庄子》一书,自能领会,这里,不再啰嗦。所以,汉奸公知们引用这句话来指责中国网民对安倍之死举杯庆贺是不尊重生命的表现,可以说是毫无根据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其实也很好简单。
首先,儒家文化中的所说的“尊重生命”不是抽象的、无条件的,具体到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个体,它往往是同“仁义”二字连在一起的。在儒家看来,一个生命能够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它首先必须是符合仁义之道的,如果一个生命的存在丧失了仁义二字,那么,这样的生命存在就是没有价值的。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儒家向来推崇“舍生取义”、推崇“杀身成仁”。
其次,道家文化之所以也十分“尊重生命”,根本原因就在于道家文化所宣扬的核心理念“道”。这个“道”是什么意思呢?概况起来说,这个“道”就是指天道、地道、人道,就是指天地万物运行的规律、原则。在道家看来,一个生命之所以能够存在,因为它是合规律、合原则的;反之,不合规律、不合原则的,自然就无法存在,或者没有意义。
综合以上两点,我们就要问问汉奸公知:一个企图改变日本的和平宪法,极力推行军国主义的坚定的右翼分子的生命合乎儒家的“仁义之道”吗?合乎道家“道”的理念吗?我想,这个答案在这里已是不言自明的。既然如此,安倍的生命值得我们尊敬吗?我想,答案也是不言自明的。当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有人强词夺理地认为,应该尊重,那么,这样的人应该是什么样的人呢?我想,这样的人应该是汉奸公知卖国贼!这样的人应该是认贼作父、毫无人之所以为人的底线的牲畜!
倘若沿着这种牲畜的思路推理下去,那么,世界上一切反人类、一切以残酷的手段残害他人、他国老百姓生命为己任的人的生命都是应该受到尊崇的!如此一来,人间哪里还有正义可言,世间哪里还有道德可讲!
所以,各位正直的、有良知的中国人应该清楚,汉奸公知们所谓的“邻有丧,舂不相;里有殡,不巷歌”等之类的话语,如果不是出于无知,那么,就是为了达成一己之私利而对我中华文化的肆意歪曲,是对我中华经典的亵渎!面对如此毫无祖宗观念的厚颜无耻之徒,我们除了痛斥之外,就是做当下一个中国人最应该做的事——让我们举杯庆贺军国主义分子安倍之死吧!
警惕:美西方对我们教育领域的渗透已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