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皮核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可溯源体系破解农产品上行困境,新农人驱动 [复制链接]

1#

“一边是城里的农产品价格上涨、脱销,另一边却是农户地里的产品滞销;一边是行业里很多企业经营困难甚至倒闭,另一边却是生鲜电商业绩高速增长。”广州大气候集团CEO易丙洪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国农业呈现多种两极化现象,农业数字化已迎来关键期。

今年8月初正式公布的《广东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中,“农业数字化”成为产业数字化三大专章之一,提出要推动发展智慧农业,促进乡村振兴。同时,要求推动信息通信技术在农田建设、农机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等的应用,支持建设智慧农业云平台和农业大数据平台,探索智慧农业技术集成应用解决方案,提升农业生产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近日从粤港澳大湾区部分农业科技企业了解到,当前,从种植、流通到管理、销售全环节,面对农企需求,农业大数据服务商正在对广东优质产区进行数字化改造,促进产销流通、农民增收,通过打造安全溯源系统等方式,破解广东农产品上行困境,在科技兴农的同时,带动质量兴农、品牌兴农,以数字化支撑广东农业的全链条变革。

数字化破解农产品上行困境

目前,广东不少地区的特色经济农作物生产正加快数字化改造,如郁南无核黄皮、廉江荔枝、英德红茶、客家炒绿、梅县金柚等。

以郁南为例,每年7-8月,正是黄皮成熟的季节。在中国无核黄皮之乡郁南县的建城镇,无核黄皮已经成为当地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业增效、增收的特色支柱产业,该地也诞生了广东省第一个地方三农大数据服务平台。

根据郁南县政府提供的数据,自入选广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名单以来,该县无核黄皮树栽种面积达16.3万亩,今年投产面积12.2万亩,预计总产量6.38万吨,相关产业涵盖了种植、加工、销售、包装材料、交通运输、农村经纪、旅游等行业领域,产业产值约30亿元,品牌价值达44.6亿元,已带动农户1.35万户,户均增收1.25万元。

这一系列成果背后,有农业数字化的助力。从五年前开始,该县就从广州引入大气候集团的技术,对上万亩无核黄皮基地进行数字化改造,如在黄皮基地安装农眼智能监测系统,对土壤湿度、光照、温度等农作物生长环境、气象数据实时监测。此外,还将记录同步至大数据平台储存,为农户反馈灾害预警、病虫害防治与精准施肥灌溉等信息,实现数字化种植管理,此后年平均化肥用量和生产成本有所减少,并实现产量提升,最后通过数字化渠道进行销售,实现自产自销。

今年,围绕打造大湾区“果盘子”,该县以“全民直播带货+镇村电商服务平台+线上消费”模式,为特色农产品开拓市场空间,年内计划向海外出口无核黄皮吨,销售额预计达万元。在7月20日,22吨无核黄皮经保鲜处理后,以空运方式送至北美市场。

在传统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由于产销之间信息不对称,大量利润由农户让渡给中间商。该县的农业数字化改造者、广州大气候集团CEO易丙洪向记者表示:“过去,农产品从生产端、产地一批、销地一批到各级分销商,最终到达消费者手里最少要经过4个环节,造成农企分润环节多、利润率低、损耗高、受市场波动影响大等问题,溢价空间巨大。”

“经过数字化改造,政府建立起数字化产业分工链条,农户可以自产自销,去除中间商,并保证产地可靠性和安全性。市场销售数据直接指导农产品分拣包装入库,除了减少分拣环节降低损耗风险外,供应链数据监控、口感预测等手段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市场端消费体验。”易丙洪表示。

可视化溯源支撑消费者信任

数字化带来的可溯源体系则提升了消费端的感知需求。

目前,国内农产品很多都是无品牌、无质量、无标准的“三无产品”。农业数字化或可成为农产品信息透明、质量安全的保障之法。

从郁南的案例来看,在数字化改造下,以“可视化溯源”作为市场切入点和链接点,郁南无核黄皮从传统批发市场几块一斤的药材原材料,转变成优质产区几十块一斤的特产水果。上市之际,农产品外包装贴上可溯源“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